close
Blogtrottr
UDN聯合書報攤-地方采風
聯合書報攤-地方采風:收羅臺北畫刊、閃亮台中等雜誌精選內容,讓您更親近在地生活。 
8 Critical App Metrics

Learn How to Measure Success & Engagement For Your Mobile App
From our sponsors
守技藝 高雄老行業職人
Jun 21st 2014, 10:43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活型態的改變,大量自動化、規格化生產的生活用品、3C產品、食品充斥在現代生活中,許多老行業、老手藝已逐漸凋零甚至消失,一些精緻耐用的手工製品、真材實料的食品,在市場上再也難尋。不過在高雄的某些角落,仍存有不少老行業職人,他們堅守祖傳技藝、維護品質,做出讓客人滿意的產品。走尋高雄老行業職人,可以讓人體驗到現今已少有的職人精神,也會發現更多屬於這個城市與人的故事。

誠信經營一甲子的疊蓆老師傅

「榻榻米」是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日文名詞,讓人聯想到簡潔、清爽的和室空間,在淡淡的草香中或坐或臥,享受無拘束的自在感。從60年代到80年代為和室裝潢與榻榻米生意最好的時候,疊蓆師傅的工作接不完,然而隨著居家裝潢型態的改變,榻榻米的銷路銳減,疊蓆行業沒落,疊蓆師傅也越來越少,目前擁有製作榻榻米技能的老師傅多已7、80歲。

林明義老師傅專注製作榻榻米近一甲子。圖∕徐世雄 攝

來到三民區十全路林明義老師傅的景都日式疊蓆行,店內的陳設十分簡樸,簡單桌椅、生財器具,處處透著歲月痕跡,堆疊的蓆底、蓆面散發著田間的乾草香,一種時光流逝的味道,在熱鬧的商業區中感覺十分奇特。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台灣視為榻榻米的製作地,大批師傅來台傳授榻榻米的技術,25年次的林明義不到20歲就開始學習作榻榻米,雖非直接師承日本人,卻延續日治時期師傅對工藝技能的尊崇。

「每一步驟都要細心認真,不能有一點潦草的地方。」這是林明義數十年如一日奉行的工作態度。他說,約30歲時有日本人看中他的手藝,想邀請他去日本工作,但當時台灣的生意不錯,加上已有妻小,便婉拒了對方的好意。林明義指著牆上好幾幅泛黃的剪報,都是有關他的媒體報導,說明了他的確是一位有口碑的疊蓆師傅,2009高雄世運會技擊運動競賽場地使用的榻榻米,就是出自林明義之手。

林明義搬下一塊蓆底放在工作台上,現場示範起製作榻榻米的流程,雖然已經79歲高齡,身手仍非常矯健俐落,從裁切蓆底、包覆蓆面到縫布邊,整個工序一氣呵成,尤其林明義在下針時,一雙手展現出無比的流暢美感,其巧勁與力道的拿捏,經由數十年經驗累積,已達「入魂」的境界。

林明義表示,年紀大了,每天頂多能作4、5塊,而且生意已不如從前,加減做就好!雖然兒子、女婿也會作,但因市場不大,都不想繼承這份手藝。不過仍有不少遠自台北、澎湖等地慕名而來的顧客,指名林明義訂製特殊尺寸的榻榻米。現今人們越來越崇尚自然材質的物品,加上手工製作能夠量身訂作切合需求,手工疊蓆老行業或許會再度燃起新契機。

薪火不斷大樹木炭窯

經過大樹區186縣道和山路段,偶而可見路旁山坳裡飄出陣陣白煙,夾雜著燒柴的味道,這裡就是現今在台灣已少見的木炭窯。

大樹區大多是丘陵地,樹木茂盛,適合燒造木炭,加上交通便利有利運輸木炭窯愈建愈多,造就大樹區這門曾經輝煌過的獨特產業。70至80年代是大樹區炭窯業的全盛時期,據文史工作者調查,當時約有17位業者、共180多座窯,生產的木炭約佔全國6成。但自從開放木炭進口,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木炭重挫本土炭窯業,現在大樹區僅存兩家堅守火炭窯,其中以梁義明仍有超過30座窯在生產為最多。

燒造木炭已有2、30年經驗的梁義明表示,父親時代就經營火炭窯,記憶所及小時候大樹地區還有10多家炭窯,但因炭窯容易損壞,修復不易,加上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沾滿黑污的炭業,以致逐漸沒落,不過主因還是瓦斯與進口炭的競爭衝擊。

梁義明燒木炭的木材多來自大樹的荔枝樹。圖∕張簡英豪 攝
梁義明靠多年累積的經驗才能燒出一窯好木炭。圖∕張簡英豪 )

梁義明指出,燒造一窯好木炭的因素包括木材的乾濕度、窯溫的控制、封窯的密實度、降溫時間的掌控等,這些都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如觸摸窯壁溫度、觀察煙的顏色,就要知道是否繼續燒柴、何時開窯等。

每座木炭窯有一個窯門,入窯出窯都從這扇門,旁邊有一個較小的燒柴灶孔通到窯內頂瑞,另外有一支通窯底的煙囪用來排煙。送進窯裡的木柴要一支一支緊靠直豎著,然後將窯門封好,再從灶孔燒柴火,待火勢攻到窯頂,木柴會從頂端開始往下悶燒。丟柴火的日數需要10多天,等降溫也要10多天,木炭收成約需1個月時間,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

梁義明說,早期相思樹是燒成木炭的最佳材料,但因現在相思樹林都是國有林地不能砍伐,大多改使用荔枝及龍眼樹枝幹,大樹區有近2000公頃荔枝園,每年修剪的枝幹是主要材料,原本廢棄或當柴火燒的荔枝與龍眼枝幹可燒成木炭,也算是資源再利用。

梁義明坦承目前以經營進口炭、原子炭為主,自家燒造的木炭僅佔營業額1成,不過本土木炭還是有固定市場,像焙茶時使用龍眼木炭會產生特殊香氣,許多烤肉店家也偏愛本土木炭耐燒、煙少的好品質。本土木炭窯短時間內還不會停止生產,但如林明義說的,每當有窯塌陷,再也沒有如往日的動能去修復它,大樹木炭窯的裊裊白煙何時會消失,誰也說不定!

飄香百年的南頭河麻油

去年台灣發生油品風暴,採用傳統榨油手法、製作過程透明的手工榨油行再度獲得民眾的青睞,唯有親眼看店家榨油,才敢相信吃進肚子裡的是百分之百的真材實料,位於美濃區三降寮聚落的百年老店吳家「南頭河麻油」因此業績增長逾3成,媒體也蜂湧登門採訪,讓吳家大小忙了好一陣子。

吳重雄老夫妻巡視自家的無毒芝麻田。圖∕張簡英豪 攝

吳家從日治時期就開始製作麻油,至今超過100年歷史,第三代吳重雄今年已75歲,他說,以前吳家住在「南頭河」邊(南頭河意指南邊的河),製作的麻油香又純,絕不參假,很受在地人歡迎,當時美濃人要買麻油,總會說「去南頭河打麻油」,久而久之就叫出「南頭河麻油」名號。

吳家製作麻油的過程十分繁複,要經過炒酥、散熱、碾碎、蒸、做餅、壓榨等工序,才能產生滴滴香純的麻油。吳重雄表示,製作麻油最大的竅門是在炒酥的過程,雖然有自動翻炒的機器,但是火源是人工柴燒,火力要靠經驗拿捏,火太大芝麻會焦,火太小芝麻香氣就出不來。蒸芝麻的過程也很重要,起鍋時要甩鍋去除水氣,這個動作要結合技巧與強健的臂力才做得好,接著將蒸好的芝麻用圓框、袋布、木板包成圓餅壓實後,將餅排在榨油機上,就可以開始榨油。

手工製油極耗人工,而且5斤芝麻只能榨出1斤油,微薄的利潤不足以養家活口,雖然「南頭河麻油」的名氣響亮,製麻油仍僅是吳家的副業。現在製油工作已由第四代小兒子吳政賢與妻子接手,利用周末休假時做好存量,遇冬季忙碌時,吳重雄外孫還會過來打工幫忙,「南頭河麻油」的製油手藝可說後繼有人。

由於市面上的芝麻多是外國進口,在產地曬不夠乾或是船運的過程都會產生溼氣,品質不穩定,而且價格逐年高漲,於是吳政賢決定自行種植芝麻,把在美濃消失數十年的芝麻種回來。新生代的吳政賢堅持農地裡的芝麻要採無毒耕種,榨出來的油對人體更健康友善,可惜去年底試種的兩分地芝麻,被蟲吃光毫無收成。

今年吳家再接再厲又種了好幾分地,雖然仍遭受蟲害侵襲,但部分已經小有成果,看來要享用貨真價實的美濃有機無毒芝麻油,是指日可待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hntoue 的頭像
    kahntoue

    farm heroes saga手機版, farm heroes saga外掛無限道具, farm heroes saga 99攻略, farm heroes saga 157攻略, farm heroes saga 33, farm heroes saga 手機, farm heroes saga下載

    kahnto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