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懂日本,至少不是形式上的不懂。1945年盟軍「波茲坦宣言」對日本發出最後通牒,鈴木首相以「默殺」回應(意為擱置、沉默),卻被美國錯誤、或選擇性的譯為「拒絕」,造成廣島、長崎毀滅性的浩劫。不難看出,美國人真的不懂日本。
只是,美國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不懂?美國對日本的質疑,問題出在安倍?還是日本本身。
近期,華盛頓內部一連串討論,安倍的「右傾」政策,會不會拖自己下水,陷入「對中作戰」的泥沼。
檢視安倍的作為,從參拜靖國神社開始,程度上確實衝擊美日同盟關係,使美國很難與其站在同一陣線。同樣為難的,還有「慰安婦」、「二戰罪行」等爭議。筆者認為,如果美國人試著了解日本,這些問題也許不致太過困擾。
安倍與部份日本菁英階層所持的觀點,如「南京大屠殺」等罪行是「無證據的指控」,會發生在所有戰爭中,是無可避免之惡。他們認為日本斷絕了西方國家制約亞洲的企圖,還諸一個自由的亞洲,有其崇高貢獻,日本如果不能還原「被扭曲的」歷史,便永遠無法重獲國際尊敬,立足世界。日本的目標是長遠的,用心是良苦的,一點批評當然算不上什麼。
另一層難解的心結,是安倍有理由相信,日本在二戰的挫敗,從交付納管、戰犯審判,以至強行植入的民主憲法,都是美國人設的局,而日本所承擔的,是歷史的「非法仲裁」。
談到日本對美國的感受,說恨還不至於,但怨氣是有的。怎麼說呢。例如我看日本不致為了釣魚台與中國動手,緊張態勢亦不足以升高至此。安倍的舉措,是透過凝聚國家意識,突顯自主外交,時而有之的向美國宣洩情緒,不會觸動國內親美民意的容忍限度,為的是繼續在「安保條約」保護傘下,換一份保障。
所以,日本「右翼化」很大部分,還是祈望美國關愛的眼神。
根據英國駐美大使館的史政,二戰時期美國將日本人視為「害蟲」,1944年的民調有13%的美國民眾贊成「殺光」所有日本人,聽來驚悚。時至今日,美國成了日本民主憲政催生者、經濟推手,也是誠摯的盟邦,卻仍然難以取得真正信任。原因是美國刻意的忽略,以及日本對於未經實戰試煉的安保條約,內心的不踏實感。
上週五,美國駐沖繩地區司令John Wissler中將稱:「如受命,有能力奪回被共軍強占的釣魚台」(If tasked, we could retake the Senkakus from China)。然,美方真正的想法,筆者持懷疑態度。地區指揮官的發言,僅擔保了作戰能力,並不代表高層政治決策;好比美軍在釣魚台爭議上願與日本聯手行動,也並不能解讀為美國將「對中作戰」,是同樣的意思。
美國人要聽懂日文或是要日本人懂英文,都十分困難。當然,也跟日本鮮少把自己講得很清楚有關。這樣的情況,經歷數任首相,沒有太大改變,否則美國或許還可以彌補些甚麼,日、韓之間的怨懟,也許,不會演變成今日的外交冷戰。
美國在苦惱安倍政府不按理出牌的同時,公開以「失望」等字眼回應首相參拜等作為,除了不利雙邊關係互動,也赤裸地反映了長久以來,美、日這兩個「熟悉的陌生人」尷尬心境。
※延伸閱讀/
石亞今專欄/靖國神社的黑盒子
【2014-04-17 聯合新聞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