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台咖啡產業夯,咖啡教母27日來台
2014/05/25 10:55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台灣咖啡產業近年成長迅速,加上台灣咖啡職人在國際各項競賽評比中屢獲佳績,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創辦人、有「咖啡教母」之稱的娥娜.肯努森(Erna Knutsen),決定應台灣咖啡協會邀請於本月27日抵台,除考察台灣咖啡市場現況,並為將於6月9日代表台灣前往義大利里米尼參加「2014 WCE 世界盃咖啡大賽」的選手打油打氣。
台灣咖啡市場隨著連鎖咖啡、便利超商、連鎖早餐店、連鎖速食店,以及大賣場的增加,胃納規模也不斷擴大。根據成立於2003年的台灣咖啡協會統計,自2003年至2012年這10年期間,咖啡生豆進口量從每年7602公噸成長到1.58萬公噸,熟豆進口量則從1025公噸成長到2509公噸,咖啡粉與濃縮咖啡等則從每年2466公噸成長到3192公噸,可觀的數字不僅讓國際開始注意到台灣咖啡產業發展,也是「精品咖啡教母」來台主要原因。
生於挪威、在美國長大的娥娜.肯努森,是全球第一個提出「精品咖啡」概念的先趨。1974年她率先以「Specialty Coffee」一詞,將咖啡的地位從「飲品」推升到「精品」層次,倡導同業提高咖啡品質,並重視各產地生產不同風味的咖啡。從此不僅改變了人們對咖啡的看法,也推動全球咖啡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娥娜.肯努森在挪威出生,從小移民美國,40多歲才開始投入咖啡產業。年輕時的努森曾在紐約當過模特兒,後來她轉行在舊金山的一家咖啡公司裡擔任執行秘書,因為超敏感的味蕾,她反對當時咖啡界只用低價的、單調的咖啡豆沖煮咖啡,而忽略了不同產地的獨特風味。
土壤,品種與氣候,造就了不同的咖啡風味,是「精品咖啡」的定義。娥娜.肯努森創造了「精品咖啡」這個字彙,用以形容「能表現獨特產地風味的優質咖啡」。 從此這個觀念影響了整個咖啡界,也成為了全球用語。
1982年娥娜.肯努森與紐約吉利咖啡負責人唐納.蕭霍特 (Donald. N.Schoenholt) 等6人,共同發起創辦了「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在原本觀念保守傳統的咖啡界掀起革命,此後他們將這股風潮吹向歐洲,並成立了「歐洲精品咖啡協會」 (SCAE),如今包括日本與台灣等亞洲國家也都陸續成立了精品咖啡協會。
1991年,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將協會首座終身成就獎頒發給娥娜.肯努森女士(Erna Knutsen),以表彰她對全球咖啡業界的卓越貢獻。
現年92歲的「精品咖啡教母」不遠千里來台,意味著台灣咖啡產業在國際已受到重視,故邀其來台的台灣咖啡協會除將以隆重儀向娥娜.肯努森致敬,也將趁此機會呼籲政府重視台灣咖啡產業發展,將「咖啡業」納入產業正式分業業別,進而輔導咖啡產業、促進咖啡產業升級,並為台灣培育更多專業咖啡人才。(新聞來源:工商即時─姚舜)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