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民主似非競爭力必要條件
2014/04/09 19:05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014年4月9日專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教授布里斯撰文指出,1個國家的競爭力不僅來自增加出口,也不只是經濟成長,甚至民主也似乎不是必要條件。
布里斯(Arturo Bris)剛接任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他在1篇文章中提出5項人們對國家競爭力常見的錯誤觀念。
他首先表示,政府和國際組織都把提升國家競爭力當作經濟政策的目標,但「競爭力」一詞應以一國利用資源及經濟動能創造繁榮的能力去理解。
布里斯指出,首先,國家競爭力不是零和遊戲,與企業競爭不同,企業之間在市占率上非輸即贏,但提升國家競爭力卻是有競有合,長期來看,每個國家都可以是贏家。
其次,出口雖是一國競爭力的動能,但「國家競爭力也不僅是增加出口」,例如美國的進口就大於出口,打造強健的國內消費市場也是良方;若一國政策多專注於振興海外產業的工作機會,就有礙競爭力。
還有,一國競爭力未必需要民主制度,例如民主未發展成熟的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在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雖然在民主制度下較少有貪腐、更多透明度、更尊重財產權,但民主似乎不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他提出1項省思:是民主促使一國更具競爭力?還是競爭力最後導致對民主的需求?
再者,國家競爭力也不意味人民更幸福,或許有相關,但不能劃上明確等號。
最後,他說,國家競爭力也不僅是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只是競爭力的長期副產品,競爭力是經濟表現、概念、價值、資源和能力的綜觀,只有摒除對競爭力錯誤觀念的國家才能面對全球市場的挑戰。
IMD將於5月底依慣例發布今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去年為第11名,比2012年的第7名衰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