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以三輪量化寬鬆(QE)成功挽救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前任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在卸任前倒數第二次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中,扣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減碼的板機是「最正確的人,在最正確時間,所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在FOMC宣布QE3減碼的兩天後(2013年12月20日),美國商務部便將經濟成長率上修至4.1%,遠超過市場預期的3.6%,更讓人折服於柏南克對美國經濟精準的判斷。只是,各界對柏南克的信服和不確定的消失,雖使QE3減碼未引發市場劇烈動盪,甚至讓股市在去年底屢創歷史新高,但卻給葉倫留下難以收拾的後遺症。
此言何解?具體地說,從葉倫位列可能接任Fed主席的名單開始,各界對她的認識就是Fed政策光譜中最鴿派的人士。如果柏南克願意多等六周或12周(葉倫正式獲得國會任命或接任Fed主席)後,再宣布QE3減碼,市場會接受QE3減碼乃是葉倫授意下的決定,沖淡她強硬鴿派的色彩,既有助葉倫樹立威信,又可讓她有更大的彈性,去執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過程。
再者,各界都知道Fed為避免市場過度擾動,在執行QE3減碼後,將會增強前瞻指引的承諾。而前瞻指引的具體做法,本就是葉倫在擔任副主席時期所主導規劃。因此,若該項承諾是由葉倫宣布,也能讓她在接掌Fed初期,獲得較高的信賴。
但是,柏南克卻在12月FOMC會期中,便宣布「即使美國失業率降到6.5%以下一段時間,只要Fed的通膨預測仍低,一段時間內也不會升息」,無疑拿走葉倫可因應市場動盪的最大工具。因此,當Fed最重要的兩個決定都先被柏南克宣布後,世人在今年只能看見一個「柏規葉隨」的Fed。
葉倫的危機尚不僅於此,當其副主席職缺由總統歐巴馬提名前以色列央行總裁費雪(Stanley Fischer)接替後,讓葉倫的領導力看來更為疲弱。
費雪於13日出席國會聽證會,他可說是當代中央銀行學的師祖級人物,他曾任以色列央行總裁、IMF及世界銀行副總裁,更是柏南克及現任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基博士的論文口試委員。如此顯赫經歷,就算擔任Fed主席也綽綽有餘。
費雪出任副主席一職,難免讓人聯想到Fed主席大位的競爭過程。事實上,最初歐巴馬屬意的Fed主席人選,並非葉倫,而是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只是在同黨議員杯葛下,讓歐巴馬不得不選擇葉倫接任主席。所以,當歐巴馬提名一個資歷與經歷都勝於葉倫的人選接任Fed副主席後,外界便出現歐巴馬有意削弱葉倫權力的臆測。因此,假若葉倫與費雪在貨幣政策理念上有不同見解,將會讓市場產生不知聽誰的困惑,並帶來不必要擾動。尤其在2013年初,費雪便曾對過度僵化的前瞻指引政策提出質疑,而此政策正是葉倫目前對抗金融市場擾動的最有力工具。
換言之,接下Fed主席一職的葉倫,雖然美國處於一個走在復甦軌道上的經濟環境,應有利她引導貨幣政策由「非傳統重返傳統」,但卻因為前有具全球威望的前主席柏南克,將可調控政策與市場波動的招數用盡;後有學術輩份高且理念未全然相同的費雪,以歐巴馬提名的副主席身分共事,讓葉倫陷入夾擊之境。若想突圍而出、施展其主席的強勢領導力,葉倫只怕要多費些心思才行。
(作者是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