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專家:人民幣不應自由兌換
2014/06/24 16:28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14年6月24日電)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在新書中強調,人民幣應該追求國際經常帳與資本帳的可兌換性,而非毫無節制的自由兌換,因為後者可能傷害貨幣與金融的穩定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地位等同中央銀行,而任志剛離任後轉進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管轄的中國金融學會擔任執行副會長。任氏撰寫的新書名為「居安思危」,路透今天發表摘要。
任志剛表示,在觀察人民幣趨勢,必須從三個角度分析,即區別人民幣的兌換性安排、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利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可行性。
首先,人民幣兌換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IMF)界定的國際經常帳,人民幣皆可兌換,資本帳仍在改革中。
但可兌換未必等同自由兌換,因為貨幣的審慎風險管理,才可剔除投機,甚至是狙擊性買賣。
其次,人民幣匯率政策方向明確,參考約20種貨幣,調節管理浮動匯率,保持匯率的合理均衡水準,平衡內需與出口產業的需求。
任志剛指出,未來可以利用匯率促進經濟所需的結構轉變,將經濟成長動力由出口導向移往內需增長,「這是我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所作的詮釋」。
其三,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大陸應將視為符合國家利益,以及反映大陸經濟重要性日增的自然發展。
任志剛認為,大陸固然有資格要求,貿易及直接投資時,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但先決條件是境外是否有足夠的人民幣流通。
因此一方面,必須推動境外人民幣市場逐漸成熟,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與外國央行應該成立雙邊掉期(交換)協議,以確保有足夠的人民幣流通,同時亦避免自由兌換人民幣產生的風險。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