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那天,ISIL(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佔領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伊拉克政府軍從北部、中部、到西部,幾乎全面崩潰,震驚了全世界。
國際油價隨之大幅波動。
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十年後的今天,讓我們從頭回顧當初聯合國的1441號決議案,到底是在伊拉克播下民主的種子,還是仇恨的種子?
或者兩者皆是?
十年後的今天,恐怕在大多數伊拉克人心中,仇恨多些。
這就難怪2014年6月,極端聖戰組織(ISIL)能夠以如火燎原之勢,在不日之內襲捲整個伊拉克的中北部。
除了伊拉克百萬人流離失所,全世界也都蒙受其害-
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之所以猶豫再三,不願再派軍隊,直接介入的主要原因。
其實,美國對伊拉克人民負有責任-
因為,對那些伊拉克人民而言,他們會認為今天的不幸與苦難,有相當部份是美國造成的。
美國對不起伊拉克人民!
一切源於2003年初,一場精心製作的騙局-
以美、英為主,來自四十九個國家的多國部隊,依據聯合國1441號決議案,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軍事行動是在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限令當時的伊拉克總統海珊與其家屬,必須在48個小時內離境後發生的。
戰爭爆發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軍已全面佔領伊拉克,並且順利進入巴格達。
之後整個伊拉克陷入無政府狀態,幾乎全面失控,連伊拉克國家博物館,萬件以上,自蘇美文明以下,人類最重要的古文物都被洗劫一空。
美國以伊拉克的海珊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要求聯合國通過戰爭授權,當時的國務卿鮑爾,甚至在聯合國作證,說:這些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可以在空中任意移動。
三個月後,美軍全面佔領伊拉克,海珊逃亡,被捕,接受審判,判處死刑,美軍採取對回教徒而言,是最羞辱的刑罰-絞死了伊拉克的獨裁者海珊。
2004年,ISG(聯軍武器查核小組)的迪爾費爾報告:
經過全面仔細的搜索,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存在。
2007年,美國備受敬重的前聯邦儲備主席葛林斯潘,在出版的回憶錄中,提到伊拉克戰爭,誠實的說道:
最大部分原因,是為了掌控伊拉克的油源。
其它,大多是謊言。
葛林斯潘的證詞讓美國非常尷尬。
小布希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自我申辯,把開戰的原因推到達賴喇嘛的身上。
說,達賴喇嘛告訴他:「總統先生,您有道德責任!」
也就是說,對這種蹂躪人權的獨裁者,身為世界的老大哥,有責任去制裁它。
伊拉克戰爭的原因當然沒有那麼純粹,特別是對當時領導美國的決策者而言,於公於私,都有非戰不可的理由-
於公的部分,美國需要掌控伊拉克的原油,這是美國全球經略的必要佈局。
美國只花三個月的時間,基本上就把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海珊政權徹底摧毀。
從2003到2011年底,美國掌控伊拉克百分之七十的原油。
美國政策的改變,來自它本土開採頁岩油氣技術臻於成熟-
如果比較2006-2011年,2011年的頁岩油氣產量超過2006年的三十倍不止。
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必須改用天然氣發電,而這時候的美國,不但頁岩油氣的蘊藏量世界第一,量產劇增,價格也是全世界最便宜。
這時美國才真正的對伊拉克放手。
另一方面,伊拉克,也就是歷史上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在歷史上,它是蘇美文明、巴比倫文明以及亞述文明的發源地。
西元七世紀前,它是波斯(伊朗的希臘語)的一部分,西元七世紀,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興起,巴格達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1915年,英國佔領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1932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建立了哈希姆王國。
1958年革命爆發,哈希姆王朝被推翻,伊拉克共和國正式成立。
薩達姆.海珊在1979年拿到政權初期,剛好是美國總統雷根時代,海珊跟雷根交情非常友好,
那一年(1979),與美國交好的伊朗.巴勒維政權發生巨變,在位將近四十年(1941-1979)的巴勒維國王被迫流亡;而原先在外流亡十五年的教士何梅尼(1902-1989)回國-
何梅尼是在1963年,64歲的時候,才正式躍上伊朗的政治舞台-反抗巴勒維政府,被捕,1964年,再度被捕,流亡伊拉克,後來又因伊拉克與巴勒維政府和好,而流亡法國,這反而讓何梅尼有更大的空間,更自由的時間,從事反抗運動。
當何梅尼回國,原先評估伊朗沒有革命條件的美國中情局,與巴勒維政府的保安情治單位同樣不知所措:
太多的示威者出現,讓警察與軍隊茫然不知槍口究竟要對準誰?
伊朗風雲變色,美國仍然試圖力挽狂瀾-
企圖扼殺還在襁褓中的伊朗革命,維護美國的利益。
這時候,與美國交好的伊拉克總統海珊,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因此1980年代,伊拉克便在美國的支持下,與伊朗發生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就像世事常與願違-
兩伊戰爭,反而為伊朗的新政權提供一個可以激發人民愛國熱情、避免因為剛取得政權,而陷入內鬨危機的革命軍,有鞏固革命成果的機會。
兩伊戰爭的開始,伊拉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勢如破竹佔領了伊朗大片土地,但從1982年開始,情況開始逆轉。
後來的幾年,雙方死傷慘重,兩個全世界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最後都因戰爭而民窮財盡,然後到1988年8月20日,接受聯合國調解,一切又回到原點。
這是1990年8月,伊拉克之所以入侵科威特的前因-
覬覦科威特的財富。
而這時候的美國,當政者已經由雷根,變成了老布希-
老布希不像雷根,跟海珊沒有交情,而且海珊入侵科威特,沒有任何一點正當性,不僅阿拉伯世界為之嘩然,也在舉世引起公憤,又不聽美國的勸告,這是第一次波灣戰爭(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發生的背景。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1991年1月16日,開始對科威特與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攻擊,主要戰鬥大概只有一個月,就重創伊拉克軍隊-
讓伊拉克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
對伊拉克而言,一切又回到原點。
但是海珊總統並沒有記取教訓,特別是在兩年後(1993),老布希敗給柯林頓後-
這時候的海珊總統顧盼自雄,言談之中,不時的刻意奚落老布希,大有看誰的「氣」比較長的意味-
不能不說,對後來的小布希總統,這是於私部分不能說出的原因。
伊拉克戰爭,迄今十餘年,美國死了將近五千名軍人,耗費高達兩兆美元。
對伊拉克人而言,更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2004年,美國在伊拉克成立臨時政府,2006年,開始民選。
但在2014年6月,回顧前程-
伊拉克面臨分裂與戰亂,人民生活愈發艱難。
如果這只是短期的一時現象,或許,前面付出的昂貴代價,還有些微的意義。
但這是針對長期的展望而言:
要帶給人民希望!
要帶給人民幸福的希望。
所以現在的歐巴馬總統,面對2014年6月伊拉克的內戰,實在不適合說:
那是伊拉克人自己的戰爭!
畢竟,孰令為之孰令致之。
因此,難道沒有人告訴歐巴馬:
這時候美國才是真正的應該對伊拉克負起道德責任!
【2014-06-23 聯合新聞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