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才剛慢慢走出美國次貸及歐債帶來的危機,不過經濟學家擔心新的風暴正在形成,就是中國信貸泡沫。
除非北京能有效解決,否則這將再次重創全球經濟。
《美聯社》報導,根據調查 30 位經濟學家的看法,經濟學家雖然對中國信貸危機表達憂心,但是也樂觀認為,中國有能力在高風險之下,進行銀行業改革,從而緩解信貸風暴,長遠來看這將有利美國出口。
John Hancock 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William Cheney 說:「他們真的需要改變經營事業的方法。
不過以往他們在這方面有良好的紀錄,我很樂觀他們有能力做好改變。」 經濟學家最擔心的,是中國銀行業貸款激增。
原本 2008 年之後,政府推刺激方案,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建設房屋、鐵路與辦公大樓,但這些借款,多數被地方官員用來進行個別的計畫,而非完全用在內需產業。
周一 IMF 也提出對中國債務的警告,報告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增加,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之外,影子銀行的貸款,已經相當於中國 1 季的經濟。
IMF 同時指出,近期銀行出售相關債務給投資人,而地方政府承受相當重的債務,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可能會帶來中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的不良反應。
根據日本野村銀行估計,中國房產泡沫造成 5 年來土地價格翻倍。
一家預測公司 Capital Economics 則表示,中國未償還信貸占經濟的比重,已經從 2008 年的 130%,到 2013 年飆升到 200%。
由美國房產泡沫的歷史經驗來看,債務會先堆積,然後金融危機可能接踵而至。
Capital Economics 首席亞洲經濟學家 Mark Williams 認為,現在該是設定警鐘了。
(接下頁) 在債務過高之後,最終很少人願意購買房產、公寓及辦公大樓,於是,開發商和房產擁有人的違約比例提高,而銀行為控管風險,開始大砍借貸,經濟成長也因此減緩。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仍將救助國有銀行,會提供他們足夠的錢,於是可以繼續放款。
當企業破產可能威脅成長時,政府也不會置之不理。
中國政府正進行「調結構」的改造工程,希望強化金融部門,同時讓經濟成長更依賴內需消費,而不是建設及投資。
IMF 表示,中國政府的許多政策,有助成長更加穩定與刺激消費,但整體過程仍不夠完整。
美聯社所做的調查同時顯示,經濟學家大多認為,當中國成長減緩,輸入鐵礦石及銅等大宗商品到中國的國家,將遭重大衝擊,比如加拿大、巴西、印尼及澳洲,已經感到刺痛。
加州大學史密斯企管學院經濟教授 Sun Wong Sohn 評估,中國成長率每減少 1 個百分點,全球經濟成長約下滑 0.3%。
在中國成長中,消費所占的比例約為 55%,相較之下,美國占了 70%。
如果中國成功調整結構,估計美國公司可以在中國售出更多的商品及服務。
前美國財政部官員,馬里蘭大學經濟教授 Phillip Swagel 說:「這也是我們一直呼籲他們要做的。」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