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鄭貞銘】
開採人礦固然辛勞,但一旦你發現一塊寶石,其快樂絕非是其他行業可比。
從小,我就編織一個有關大學的美麗的夢,直到長大,看了有關美國哈佛大學的故事。於是,在一次由昔日助教張靜濤的安排下,特別從紐約專程去波士頓。我不是去旅遊、觀光或訪晤舊友,我的目的,是為了專程了解位在波士頓的哈佛大學。
自從哈佛大學建校以來,培養了六位美國總統、十一位副總統、卅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一百多位國會議員。
在一次世界與二次世界大戰中,哈佛師生參戰的次數超過一千多人次;可見哈佛大學不僅是知性的,理性的,感性的,也是血性的。
這樣的一所大學,當然是我的夢,哈佛不愧連年獲得美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在世界也是獨占鰲頭。
▲▲▲人才的培養
與哈佛同一省的MIT(麻省理工大學)是美國理工科大學排行榜的第一名,我去了解,知道了MIT雖然是理工大學,但是他為學生安排有關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有一百多門,供同學自由選修。
MIT有藝術館、表演廳,每周有一流水準的節目演出,讓同學自由觀賞,他們認為,要理工人才瞭解生命意義,必須要有藝術、音樂素養,否則生命將枯燥無趣。
除這兩所名校外,波士頓另有一所馳名世界的女子大學──衛斯理女子學院。這是一所頂尖的女子大學,校園接待室中懸掛了蔣宋美齡所贈送的國畫。這裡孕育培養了許多第一流女性,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企業家,希拉蕊也曾求學於此,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也在此求學過,而宋美齡更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校友。
據統計,日本的內閣大臣,約一半出身於東京大學,四分之一出身京都大學。兩所名校校友,就占了治國人才的四分之三,可見其威力。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在戰後為日本做了不少事,但大家認為,他對日本的貢獻,不是為日本做了多少事,而是培養了一百個內閣大臣。
我曾在英國時特別去了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兩校都是世界一流學府,牛津大學的「博雅教育」更是馳譽世界。
但是牛津教授不以此為滿足,他們之中少數人另成立一所劍橋大學與牛津競爭。大學是無止盡的,必須有可畏的對手才能日有所進。
有人說,劍橋比起牛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牛津是「無中之有」,劍橋是「有中之無」。前者灌輸你許多知識,而後者能使你在飽學之外,更有一種虔誠態度,有而若無。
▲▲▲大學的使命
北大與清華是兩所名校,也在世界上有它獨特地步。北大研究學術,培養卓絕獨立、寧靜致遠的學者精神,而清華則培養建國人才,所以腳踏實地,苦幹實幹,日有進境。人才的培養為它的主要使命。它成為治國的人才礦,也是社會的活水泉。
近代的大學起源於歐洲中古時期,所以世界著名的大學常起源於歐洲,而美國則在後急起直追。美國大量興辦大學,目的在普遍提高國民水準,世俗化的結果,自然使大學水準高低不同。
但我認為,大學的使命雖多,但總不能不出人才。大學實際上是一個開人才礦的地方,。青年人經過大學的琢磨與培養,才能逐漸成熟成為國家的人才。
所以,牛津的博雅教育,它成功的導師制,應該是我們深信不移的價值。導師與學生一起成長,學習在一起,才能有學識的增進、人格的薰陶,否則從「師生如父子」轉為「師生如陌路」,則無有典範可學,學生到大學也是嬉戲一場而已。
一九五七年,蘇俄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震撼全球,更驚醒了一向以為自己是世界第一的老美,哈佛大學立即肩負起這個改革美國大學教育修訂課程的重責大任。
他們提出了多元的教育理論,要求大學生要具備下述的幾種基本能力:
數理邏輯;語言技巧(溝通能力);音樂修養;身體運動;科學藝術;自我認識。
這些夢境的實現,當然是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因為能擁有這些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小提琴家柯尼尼在演奏的前一晚,遺失了他寶貴的小提琴,但是他並不臨陣而逃。他說:「真正的藝術與音樂,不是來自於名貴的小提琴,而是來自藝術家的生命。」
▲▲▲學生是主角
在我的意念中,大學教育本是一個開掘人礦的工作。對一個十八、九歲初進大學的孩子來說,一切還在懵懂,有賴於師長的鼓勵、指導與指點方向。因為這個信念,所以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在實施教育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主角。
所以我當年主持系務,最重視的就是廣聘名師,幾乎到「懇求」、「哀求」的地步,因此潛伏有潛力的孩子,一個個都茁壯成長。
文大校長李天任,兩度膺選校長,在華岡校史上是頭一遭;他創新、勤勞,發揚文大當年創辦人張其昀的教育理想,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華岡校友二、三十萬人在他以服務為念的領導下,在名校中獨樹一幟。
受余紀忠先生賞識的高信疆,以一個廿九歲的年輕人,負起改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重責大任,他開拓文學疆域,培養青年作家,發掘社會優異分子,加以報導,他更大膽採用異議分子,如柏楊、李敖等作品,與藝文界人士林懷民、蔣勳等,讓朱銘、洪通的雕刻藝術與本土歌曲得以傳唱。
他對副刊與文學的影響在近代台灣無人能及,所以成了「紙上風雲第一人」。
TVBS「二一○○」主持人李濤,是開創台灣電視新聞節目的先驅,他以新聞記者獨立、公正、無所畏懼的勇氣,揭發陳水扁的貪瀆行為,陳水扁一度要關閉TVBS。
▲▲▲「尋礦」的快樂
李濤是台灣「政黨輪替」一位重要推手;在扁政府固然如此,馬政府上台有弊端他也不假詞色;他為台灣新聞人樹立楷模。
民視總經理陳剛信,在校時因閱讀「改變歷史的書」,決心改變台灣電視生態,他經營民視年年得第一,民視對國際新聞與體育新聞的獨占鰲頭,都記載在台灣電視史上;一個從基層廣告系出身的將才,如今在作新北市林口娛樂城的大夢。
開採人礦固然辛勞,但一旦你發現一塊寶石,其快樂絕非是其他行業可比。
這些教育理想的境界,來自教育者心中熾烈的愛,如果沒有這顆愛心,不把心血灌注入學生的生命,我不相信「論文」、「評鑑」能完成完整人格的教育理想。
我非不重視大學教育對知識產生的貢獻,但是,如果沒有教育的核心價值──人才培養,那是不完整的生命。
我對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時「兼容並蓄」的人才招攬與梅貽琦主持清華時強調的「大學在大師,不在大廈」都使我充滿憧憬與嚮往。
雖然美景難現,但我仍到處「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