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美珍
政府宣布核四「留給未來民意決定」後,台灣的能源政策究竟該何去何從?如果民意遲遲無法決定,台灣未來五年用電的缺口該如何補足?
民間對發展再生能源的呼聲再起,並質疑德國天然環境不如台灣,都得以靠著再生能源成為電力輸出國,德國能,為什麼台灣不能?對台灣而言,發展再生能源真的是個好選項?
核四,這個自興建計畫提出迄今,已爭議了34年,成為全世界上拖得最久的核電廠。原訂今年要完工的核四,又因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於4月發起無限期絕食抗議,促使馬政府做出一號機完成安檢封存,二號機停工的決定。
然而,這個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沒有。政府已表明,核四運轉與否,將經由公投,「留給未來民意」決定。總統馬英九於今年520就職演說時表示,核四停工不停建,只是為了讓台灣「暫時沉澱一下,讓大家冷靜想想,假如台灣沒有核四、甚至沒有核電的話,會怎麼樣?」民眾的心中,仍舊滿是疑問。
其實,根據經濟部的預估,核四若能穩定商轉,每年提供電量為193億度電,為未來5年間總用電量的7%至8%。倘若全民真的決定把核四送入歷史,這7%~8%的缺口,有別的方式彌補嗎?核四停工後,民間支持再生能源的呼聲愈來愈踴躍。許多人都以德國為例,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13年已達22.1%,還成為電力出口國。
2013年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8.7%,占發電量為4.5%。其中水力發電204萬瓩就超過一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合計占全國發電裝置容量2.3%,實際發電量則不到1%。
全球十大離岸風場 台灣獨占九個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以太陽能來說,德國日照年時數平均700至900小時,台灣平均年日照為1200小時。台灣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全球11.4%。立委田秋堇說:「為什麼我們生產那麼好的東西,都拿去賣給外國,卻不自己用?」風力發電也一樣,台灣海峽風速高,國際評比的全球十大離岸最佳風速風場,台灣就占了九個。國科會離岸風場計畫主持人林大惠表示,倘若未來台灣海峽離岸風力電完全開發,估計裝置容量可達60GW至80GW,大約等同25座核電廠的裝置容量!
既然太陽與風都比德國強,許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德國能,台灣不能?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日前表示,台灣的技術世界有名,要發展再生能源並不困難,但投資比率全球最低,設定目標也遜於各國,他質問:「台灣為何不長進?」是否政府決心不足?
到底,再生能源發展的難題在哪?政府的答案通常是,再生能源為間歇性能源,無法作為基載電力。但支持再生能源者,總覺得這是政府不夠積極及脫離不了核電思考,雙方沒有交集。
電網與公民能源教育 須儘快進行
除了這些因素,還有許多問題,一直為台灣社會所忽略,甚至從未細緻討論。最大問題之一在於電網的搭配。當再生能源與目前的既有電網進行併聯時,電網會不穩定。如果電網不跟著改善,有再多再生能源容量裝置也是白搭。
目前各國為了發展再生能源,均積極改善電網,建置可以併接再生能源的智慧電網。然而,台灣目前因為台電財務困難,推動速度始終遲緩。台電總經理朱文成表示,現在再生能源併接的量還很少,九牛一毛。未來遇到了再想辦法!
另一個問題乃在於,即便是裝設綠色能源,仍會遭受到當地民眾抗議。陸岸風機部分,由於離住家過近的噪音,苗栗苑裡抗議風車至今。未來被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離岸風機,雖然遠離居民居住的地方,沒有噪音,然而,經濟部能源局預計在苗栗後龍、竹南外海設置的36座離岸風力發電機組,也遭居民抗議擔憂影響漁業,迄今仍無法施工。
其三,是公民的能源教育。目前,能源局雖然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鼓勵家戶上可以自裝太陽能板發電。然而,許多民眾對於太陽能仍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申裝。
《遠見》此次進入電網技術最前端、民間太陽能發電新組織、最新離岸風力設置現場,帶領讀者看見再生能源的實際難題與改進可能。
後核四時代,再生能源行不行?台灣還處於起步階段,許多問題需要克服!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6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