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市場,擁有“最好計算能力”的英特爾仍舊轉身乏力,深圳是其最後的福地嗎?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走上碩大的舞台,手中揮舞一台自中國深圳的平板電腦。他:“我們看到了下一個機會。”這一幕發生在今年1月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科再奇表示願意把賭注壓在那些廉價平板上。
4月,類似的場景再度上演,科再奇將中國首秀地點換到了深圳。他拋出了野心勃勃的反攻計劃。除了在2014年大力發展平板電腦市場,科再奇還高調宣佈英特爾將投資1億美元,在深圳設立“英特爾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用於拓展新的市場機會。
之所以選擇深圳,是因為這裏雲集了中國最多的廉價平板製造商。德普特、藍魔數碼、漢普電子、天智偉業、台電科技等中國平板電腦和配件製造商的名氣雖不及三星、蘋果閃亮,但這些“白牌”的廠商卻是100美元以下的平板電腦市場的真正壟斷者。借助於此,搭載英特爾晶片的平板電腦才能同比增長超過300%,賣出4000萬部—最終撬動高通在智能晶片領域的統治地位。
但亡羊補牢,為時似乎已晚。科再奇所面臨的情境並不樂觀。pc市場萎靡,高通已牢牢把握智能手機晶片40%的市場份額。當下,高通的市值已達1338億美元,Intel則是1334億,盡管4億美元的市值溢出並不太多,但足以反映兩下兩家公司的不同境遇—高通在移動晶片領域春風得意,Intel則遭遇PC發展瓶頸,在移動領域轉身緩慢。
由於在PC領域的統治地位長期無人撼動,“成功的詛咒”亦在英特爾身上應驗。“我和我們的總裁一直在反思,英特爾的確錯過了平板電腦機會。”科再奇對《環球企業家》。這位晶片巨人未能預見到平板、智能手機能夠在3年內顛覆PC在個人設備的統治地位。
令人扼腕的是此前英特爾並不缺乏視野和預見力。聯想中國區總裁陳旭東曾清楚地記得首次見到印有英特爾logo的移動晶片是在2007年。“那時候我們甚至還沒有想到移動設備能有那麼大的市場。”陳旭東對《環球企業家》。在陳看來,PC市場的黃金10年令英特爾失去了對移動市場的渴望。“光是PC業就能讓英特爾吃的很飽了。”
但科技業的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瞧瞧諸如柯達、諾基亞等不可一世的大公司的當下窘境便知。如今,即使不提高通,甚至聯發科在移動領域也略勝英特爾一籌。
英特爾必須地反擊。盡管在外界看來,其做法令人不可思議—借助中國的廉價平板製造商提升智能晶片的市場佔有率,並在其中發現下一個聯想。
如此佈局並非毫無道理。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深圳在2013年全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在9000萬台左右,在2014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可觀的1.8億台,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平板電腦將來自中國。
路徑
早在2012年,已然落后的英特爾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超極本領域曾全面出擊。彼時,這位晶片巨人依舊想在各個細分領域稱王稱霸。
但上任后的科再奇卻推翻了上述做法。“除了組織變動之外,我們還要對運營戰略和優先順序進行適當調整,以便我們將業務重心放在重點領域,並贏取市場。” 科再奇。
2013年開始,英特爾已不再如往昔那樣積極推動智能手機晶片。其移動事業部的市場人員被要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板電腦業務上,而品部門則被要求吸取以往的運營經驗去解決其中的技術問題。
這麼做是有原因的。2013年,聯想高端手機k800曾全面採用英特爾晶片,但最終卻鎩羽而歸。摩托羅拉也曾經為英特爾站台,推出razai手機。上述品堪稱英特爾拉攏合作伙伴的重大舉措。英特爾一直習慣循規蹈矩—在研發、營銷層面與聯想、摩托羅拉共同投入大筆費用,以求更大的市場份額。但現在,科再奇已不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方式。至少在其看來,英特爾在移動品領域的短板已顯而易見。
科再奇的苦惱在於,如果摩爾定律最終停擺,英特爾引以為豪且在過去二十年內花費巨資推動的製造工藝(一個晶元製造工廠的造價高達數十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昂貴的技術研發費用)或將成為一個笑話。
這並非危言聳聽。2013年,市場研究公司Tirias Research發現,英特爾的工廠開工率已下降至約60%,這一數字遠低於正常水平。如果沒有足夠的出貨量,長此以往,英特爾將可能很快淪為“代工工廠”。雖然在移動領域,英特爾積澱深厚,但現在的市場成績已距離科再奇的希望相差甚遠。
當下,科再奇誰都指望不上—除了聯想,再也沒有其他合作伙伴如此熱衷於與英特爾共同推動PC的演進,而在移動領域,英特爾仍“一片荒蕪”。這也是科再奇寄望於深圳的根本原因。
一個故事曾在坊間廣為流傳。去年9月,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博士帶愛迪生晶片去見科再奇。本來准備了1個小時的PPT,結果科再奇聽了10分鐘便開始要求跳頁,並不斷地向方發問。科再奇甚至當場給方放話:“這個項目要什麼給什麼。”
一億美元正是科再奇為此開出的價碼。“在中國投入一億美元智能設備創新基金的主要宗旨,是在中國挖掘一些新設備開發的機會,讓一些小的初創企業能夠在創新基金的幫助下,把好的新想法付諸於實踐及品的商業化。這能夠為英特爾整個生態系統助力,也將更多的好品推向市場。”英特爾公司總裁詹睿妮(Rene James)對《環球企業家》。
英特爾的下一步計劃是讓深圳廠商生出更多的可穿戴設備。“我們的目標是為深圳的業鏈提供品,並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現在業已發布的可穿戴設備搭載的是Quark處理器平台;在移動領域,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我們都提供了相應的品。”詹睿妮稱。英特爾藉此想傳遞給數以千計的深圳公司一個信號—無論你們要做什麼,我們都准備好了。
旁觀者不難窺見這家老牌晶片廠商的未來路徑—第一步通過與中國公司結盟,從而建立平板電腦生態圈;繼而鞏固智能手機、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市場,最終實現各種移動設備的互聯。即使上述計劃阻力重重,英特爾對此仍信心十足。“最早我們從做PC拓展到做伺服器,很多人跟我們不可能做成,甚至取笑我們愚蠢。但是,現在可以看到我們在支持互聯網和雲計算的伺服器領域做得最好。現在,我們做移動晶片,也有人這是瘋狂、愚蠢的想法。但是我可以跟他們的是放輕鬆。”詹睿妮對《環球企業家》。
這是過分樂觀嗎?